说到棕叶,就不得不提到已经入选国家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新繁棕编。
新繁棕编起源于清代嘉庆末年。据文献记载,清代嘉庆末年新繁妇女即有“析嫩棕叶为丝,编织凉鞋”的传统。在当地随处可见妇女们用棕丝编织手工艺制品。每年夏季和秋季是新繁棕编生产的高峰,夏季主要生产凉帽、拖鞋,秋季则生产工艺棕编提包。
.jpg)
今天,小编在成都市新都区马家镇的编织艺术中心亲自感受了棕编的乐趣。这个编织艺术中心位于一座颇有艺术气息的院落。在这里,我们见到了新繁棕编传承人刘俊英,同时也是这个艺术中心的负责人。
刘老师告诉我们,这个编织艺术中心除常规的手工体验区、工艺品展览室之外,还设置了大师创作室和儿童体验区。
.jpg)
手工体验区的桌上已早早地备好了剪刀、棕叶等材料,只等我们的“巧手”到来。刘老师先将一把厚厚的棕叶分开,然后按照我们今天将要体验的项目——制作棕编玫瑰花所需棕叶的多少,依次剪下来了若干片棕叶。她告诉我们,棕编是各类编织技艺(如竹编、草编等)中唯一使用全手工的,因此在制作的过程中心灵手巧就显得尤为重要。
.jpg)
刘老师说,过去的老手艺人们把棕叶分为两个部分,软的部分称为“肚”,硬的部分则称为“背筋”,制作棕编玫瑰花需要将两者按比例剪开、撕开,然后将“肚”的部分作为玫瑰花的花瓣绕着由“背筋”做的花茎不断进行翻折、旋转,最后方能呈现出一朵栩栩如生的棕叶玫瑰花。在老师的悉心指导下,我们反复练习了好多次才成功地编出了属于自己的玫瑰花。
.jpg)
刘老师说,做棕编最重要的是静下心来,慢慢地练习。因为棕叶良好的柔韧性和轻便的特点,棕编艺人们用它可以编出许多形态各异的动物,大到熊猫、孔雀,小到蚂蚱、蛐蛐,更可以制作像手提包、衣篓等生活用品,可以说将棕叶利用到了极致。

从舌尖到心间:GoChengdu携手爱彼迎 开启“非遗”新体验
成都,这座以休闲、宜居、舒适而闻名的城市,每年都吸引着众多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吸引他们来到此处的,除了憨态可掬的大熊猫,另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美食啦。成都“亚洲美食之都”的称号早已声名远扬,而在成都众多的美食当中,川菜的分量举足轻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