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蒙娜麗莎的微笑》碰上《蒙娜滾滾的微笑》,《戴珍珠耳環的少女》碰上《戴珍珠耳環的滾滾》,《維納斯的誕生》碰上《維納滾滾的誕生》……那一定會被大熊貓萌化!









2020年7月22日,記者從三星愛寶樂園處確認,來自中國的熊貓夫婦“愛寶”“樂寶”在韓國產下一隻雌性熊貓幼仔,身高16.5釐米、體重197克。




6月5日,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以下稱“熊貓基地”)的大熊貓“園潤”和“艾莉”各自誕下了一隻雌性大熊貓幼仔。兩隻幼仔非常健康,活力很強,均能自主吃到母乳。


為了感恩四川省援鄂、援外醫療衛生隊在新冠肺炎疫情中所作出的巨大貢獻,5月30日,由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主辦,央視網熊貓頻道iPanda協辦、全球大熊貓家園PANDAPIA支持的“感恩白衣英雄,大熊貓生態親子春日體驗活動”在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都江堰繁育野放研究中心(熊貓谷)正式開啟。




由於在新冠疫情暴發後難以運來足夠的新鮮竹子,加拿大阿爾比省最大城市卡爾加里的動物園提前兩年將兩隻大熊貓“二順”和“大毛”送回中國。


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下稱熊貓中心)旅居荷蘭的大熊貓“武雯”於當地時間5月1日誕下一隻幼仔,這是2020年在國外出生的首只大熊貓幼仔。




香港海洋公園4月6日宣佈,園內一隻14歲的雌性大熊貓盈盈及另一隻14歲雄性大熊貓樂樂當日成功自然交配,為2011年以來首次,期盼今年能為香港帶來大熊貓“添丁”的好消息。

2月4日,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以下簡稱“熊貓基地”)大熊貓“毛桃”(雄性,2016年7月26日出生)突然出現以精神萎靡、倦臥、食欲不振、排粘液便等為特徵的“排粘”反應,隨後被診斷為十二指腸靠幽門段腸管發生梗阻。







為確保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以下簡稱“熊貓基地”)動物安全、正常展示及動物福利,保障旅遊安全和遊覽秩序,給遊客提供舒適安全的旅遊環境, 2020年春節期間(1月24—30日)熊貓基地實行景區人數實時限流。


1月10日,由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下文簡稱“熊貓基地”)自主打造、製作的大熊貓主題少兒音樂劇《破殼》在成都高新區雲端劇場精彩呈現。

結束為期一個月的隔離檢疫後,海歸大熊貓“貝貝”於2019年12月30日正式入住位於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以下簡稱中心)雅安碧峰峽基地海歸園的新家,與公眾見面。


比南方人更渴望下雪的,是南方的大熊貓。野生大熊貓都在高海拔地區活動,一年大部分時間都與雪山為伴,牠們在漫長的八百萬年時光裡與大自然互相選擇、適應,擁有了厚實的皮毛大衣和便於在雪地裡自我隱藏的黑白毛色。

說起中國的“國寶”大熊貓,那可是在全世界都響噹噹的:黑白相間的皮毛、永遠也睡不醒的“黑眼圈”和它那憨態可掬的樣子,都讓人無法抗拒這個可愛的、毛茸茸的大傢伙。

2019年正是澳門回歸祖國20周年,同時也是中國中央政府向澳門特區政府贈送大熊貓“開開”“心心”,從而全面開啟兩地大熊貓繁育合作研究的第9個年頭。 在過去9年的合作過程中,大熊貓“健健”“康康”於2016年6月26日順利在澳門誕生,兩地在大熊貓繁育和科研保護、公眾教育等方面深度合作,取得了豐碩成果。


12月12日,柏林動物園宣佈,剛度過一百天生日的大熊貓雙胞胎“夢想”“夢圓”已入圍2019年度“全球大熊貓獎”之“年度熊貓幼仔獎”。它們將同中國國內和比利時天堂動物園的大熊貓幼仔共同角逐這一獎項。

德國當地時間12月9日,德國柏林動物園舉行了成都旅德新生大熊貓雙胞胎的百日慶典暨命名儀式,這對大熊貓雙胞胎兄弟被命名為“夢想(Meng Xiang)”和“夢圓(Meng Yuan)”,寓意著心想事成、夢想成真。


11月20日,全球唯一圈養棕色大熊貓“七仔”被熊貓國際終身認養。“七仔”所在的陝西省林業科學院秦嶺大熊貓繁育研究中心和熊貓國際當天舉辦了認養儀式。

11月21日上午,在美出生的大熊貓“貝貝”歡迎儀式在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雅安碧峰峽基地舉行。歡迎儀式後,四歲的“貝貝”正式亮相。


“豐容”指的是在圈養條件下,豐富野生動物生活情趣,滿足動物生理心理需求,促進動物展示更多自然行為而採取的一系列措施的總稱,而這一直都是成都熊貓基地的核心工作與常態化工作之一。

來自巴西的知名媒體人、音樂制作人、文化旅遊博主、教育專家、時尚博主、社會學者等10 余名巴西青年大V代表團來到成都,成為首批“世界熊貓青年記者”。

2019年10月27日,國際知名DJ、音樂製作人Alan Walker(艾蘭•沃克)被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簡稱“熊貓基地”)授予“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熊貓大使”稱號。








9月13日中秋節一大早,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的營養專家與飼養員們就忙得不亦樂乎,精心為大熊貓寶寶們準備了一份特別而豐盛的中秋禮物,也讓“滾滾”們在一起團團圓圓過節。

“大熊貓為什麼是黑白的?”“大熊貓竟然是近視眼?”“熊貓吃竹子為什麼不扎嘴?”……9月12日,大熊貓科普系列音訊節目《你好!大熊貓》正式登陸咪咕閱讀平臺,1分鐘音視頻版本《熊貓一分鐘》精華版也同步上線咪咕閱讀、咪咕圈圈和咪咕視頻等多個平臺,與廣大用戶見面。

法國當地時間2019年9月5日,由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和法國國家自然歷史博物館共同主辦,法國歐倍歐(OBEO)成都公司、央視網熊貓頻道等機構支持的“熊貓擁抱世界”——大熊貓走向世界150周年歷史文化展在法國國家自然歷史博物館正式開幕。

“大熊貓能吃肉嗎?”“飼養員是如何與大熊貓進行溝通的?”如果你是一名“熊貓粉”,肯定不會對這些問題感到陌生,但是你知道它們的答案嗎?

“快看,出來了!”“哇,好可愛呀!”30日中午,在一片興奮聲中,臺北動物園的大熊貓“圓圓”邁著從容的步伐,慢慢踱到觀眾面前,接著一屁股坐在地上,仔細“研究”起生日“蛋糕”來。

北京時間2019年9月1日,中國成都旅德大熊貓“夢夢”(6歲)產下一對雙胞胎熊貓幼仔。這是中德大熊貓國際合作歷史上首次迎來大熊貓新生幼仔。

“熊貓愛豆”短視頻全球徵集活動已經結束。15名幸運粉絲每人將獲得2張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的參觀券,快來看看,有沒有你的名字!!!


在音樂廳與德國鋼琴大師一起彈鋼琴,跟在米其林餐廳工作過的料理師學習製作披薩和意面,品嘗出自日料大師之手的正宗壽司,在杜甫草堂聽奈及利亞學者分享詩歌文化……由成都城市外宣門戶網站GoChengdu主辦的“世界文化小講堂”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

為了讓全球的“熊貓粉”能更好地表達對大熊貓的熱愛,GoChengdu網站聯合熊貓基地特別推出“熊貓愛豆”短視頻全球徵集活動。


“看著大熊貓走走停停、吃吃睡睡,就能看一整個下午”、“看著大熊貓摔跤打架,太可愛了,簡直被它們‘萌化’了”……


2019年6月11日在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以下簡稱“熊貓基地”)出生的“體重最輕”的大熊貓寶寶“成浪”已經滿月,在闗愛中健康成長。


近日,全球唯一大熊貓三胞胎的姐姐“萌萌”前往四川成功交配後返回廣州。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專家王明磊透露,目前“萌萌”身體狀況良好,展現出明顯的“好孕”跡象,但大熊貓懷孕很難準確監測,將有待進一步觀察和照顧,並為“萌萌”的生產做好準備。

四川雅安栗子坪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大熊貓監測巡護隊近日在雅安市石棉縣蟹螺藏族鄉開展大熊貓重點區域調查時,發現放歸大熊貓“張夢”的蹤跡,經新鮮糞便採樣分析確認它身體健康,已完全適應野外生活。


經過兩個多月的周密救治與精心護理,今年清明節期間在阿壩州九寨溝縣救護的野外大熊貓,於6月15日在原救護地順利放歸。有關部門和新聞媒體的嘉賓等共同見證了該大熊貓回歸自然的過程。

2019年6月11日,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大熊貓“成大”於當天下午14:41平安產下一隻雌性大熊貓幼仔,初生體重171.9g;傍晚18:08又產下一幼仔,初生體重42.8g,雌性。這是成大第二次產仔,值得一提的是,這只熊貓幼崽的體重輕於此前世界上成活初生體重最小的大熊貓“五一”。

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野外引種專案首例產下並成功存活的大熊貓雙胞胎“和和”“美美”,獲頒“首例圈養大熊貓野外引種產下並存活的大熊貓雙胞胎”吉尼斯世界紀錄TM證書。

6月12日,中國大熊貓國際形象設計全球招募大賽評選結果揭曉暨系列推廣計畫發佈會在北京舉辦,評選得票率最高的“阿璞”作為首只大熊貓國際形象推出。

































































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的大熊貓“夢夢”“嬌慶”於6月24日上午8時40分飛赴德國,併入住德國柏林動物園,參與為期15年的大熊貓科研保護國際合作。















2016年11月8日上午,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迎來了17位從加拿大回來的銀髮老人,來到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看到了2016年新生的大熊貓寶寶們。

